业务痛点

      在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工作过程中,遇到了四大难题:

      1.镇街、村社、网格等治理单元边界不清,行政边界、管理边界、执法边界不统一,造成区域、职责、制度盲区,导致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难以落实。

      2.各部门地址行业标准互不兼容,语义描述和编码规则不同,管理角度、更新频率、覆盖范围不同,难以满足对地址数据全覆盖和更新及时的需求。

      3.人、房、企、事、物等治理要素数据无法聚类,难以实现类似基于人的身份证信息的关联融合,更无法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联动数据更新,使得基层仍存在多头采集数据。

      4.多部门业务协同处置缺乏统一的纽带和底板,多部门间的基础数据、业务数据难以精准关联下沉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等治理单元,缺少基于属地管理的数据关联纽带和协同指挥处置的地理信息底板。

建设目标

相关资源

  •     在充分遵循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基础上,按照“最大公约数”原则,建立一套全市的统一地址标准规范,为社会治理要素与统一地址等地理空间信息相关联奠定基础。

  •        打造统一地址应用与服务平台,构建统一地址的“建库、展示、服务、更新”一体化闭环流程,实现城市地址数据的规范管理和多维度展示,并对外提供统一地址服务,便于各级各部门按需调用统一地址数据,以统一地址为桥梁实现业务数据化,联通数据孤岛。

  •      搭建一个边界清晰、定位精准、管理到户的统一地址数据库;实现所有网格入图、所有建筑入格、所有房屋入楼、所有城市物部件上图;打造一张网格地图、一张院落地图、一张城市物部件地图,为摸清全市建筑物底数、精细化治理提供空间底板支撑。并制定统一地址建设和应用成熟度模型,评估统一地址库数据的健康度和完备性。

  •      按照统一地址库的运维要求,建立完善日常工作中涉及的地址救济机制、网格划分调整工作机制、组织用户体系更新机制、建筑物空间数据维护机制、基础地理信息保障机制、问题地址上报机制等,以网格为纽带形成“网络+网格”动态地址采集、更新、救济、入格、上图闭环,保证统一地址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创新亮点

应用场景

重点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