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背景

 

       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与“数据资源体系”融合发展是数字化改革的必然选择。2022年6月,为了抢抓数字化机遇,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及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构建统筹集约、全面覆盖的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体系”,以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为支点打造支撑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基础底座,培育完整信息化体系壮大数字经济的肥沃土壤。

  •        制定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识别编码体系,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打通生产单位、管理主体和使用单位业务平台,通过一个统一识别代码共同维护一张协同业务表,实现统一标识码、北斗网格码和行业码的“三码合一”,为万物互联提供支撑,推动统一标识码在部门间共享共用。建立健全数字公共基础设施质量反馈整改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

  •        系统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标准的应用、验证及示范,不断完善相应标准并提升标准体系整体水平,形成“标准-制度体系”动态持续优化,积极完善相关配套保障制度,全面推进“标准引领”的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后续建设项目及应用体系的建设、改造、升级、融合有明确的标准和基础,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各部门应用系统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提高建设效率。

  •        建立统一标准地址生产、更新全生命周期运行管理机制,构建权威统一、全域覆盖、动态鲜活的地址资源体系,实现自规、住建、民政、公安、不动产等部门的标准地址生产流水线,推动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为精准服务和精细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       开展管理对象上图工作,公安开展楼栋地址数据核验、实有单位数据采集,住建开展窨井(井盖)数据采集,城管开展公厕、停车场数据采集,交通开展运输企业数据采集。

  •        对化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督和管理,加强对这些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合规运营。

  •        对小区内的设施、设备、服务进行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小区管理效率、促进社区互动和共建共享。

业务痛点

 

        一是政务数据分散,数据内容不全。基础地理、人口、组织、房屋等数据分散在政府各部门,数据格式不统一,现势性不一致,且只满足各部门内部需求的数据具有部分专业性,数据内容不够全面。

       二是数据共建共享机制不全。数据的分散性导致各部门各自建设,数据更新成本加大;数据的异构性导致从其它部门获取的数据无法与本部门数据结合使用。

       三是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有些部门只需要基础、公共的政务信息,若单独进行信息化建设,造成重复投资。

创新亮点

 

相关资源

建设目标

 

        以城市政务大数据为基础,着力构建城市管理对象一体化大数据资源治理体系,在同一体系和标准中开展人口、房屋、组织、地址、部件等城市治理业务对象的全过程、全周期“数字化”协同,推动各领域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建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体系,助力社会治理高效精准,公共服务便捷精细,数字经济突破发展,服务于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

建设内容

       1. 编制城市管理要素数据标准体系,制定应用的体系化标准化制度,建立编码赋码系统,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打通生产单位、管理主体和使用单位业务平台,通过一个统一识别代码共同维护一张协同业务表,为万物互联提供支撑。

       2.以时空数据为基础,构建“人口、房屋、法人、事件、设施、通信”等城市管理要素的数据资源体系。建立“底座—中枢—应用”三层架构,搭建数字城市孪生平台,逐步构建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体系,保障数据的生产、更新、检查、共享。建立“指标-规则-模型-任务”的数据驱动体系,打造“数据-业务”双闭环。

       3.梳理应用的体系化标准化,科学分类分级,推进已建、在建、拟建应用系统对接公共数字底座。配套管理规则和标准体系,应用系统通过标准接口与底座平台统一对接,实现数据统一管理、系统统一融合、服务统一发布,推动数据标准化,提升数据的准确度和鲜活度,解决政府各业务部门信息系统建设分散,数据重复采集和数据盲区并存的问题。

应用场景

典型案例

 

        截止目前,湖北省的17个地市(州)开展了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了城市信息模型平台(CIM)建设。建立城市管理对象要素数据从创建到灭失的生命周期数据闭环,数据资源含基础地图、行政区划、地形地貌、建筑物构筑物白模、城市道路、水域河流等13大类、78种类、332小类35个部门管理对象内容,实现全省“一张图”城市级全覆盖,打通交通、公安、教育、住建、城管、自规等多个部门共计26个系统,试点建设成果已在智慧工地管理、住房申请监管、自然灾害防控、自然资源和规划、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基层社会治理等应用场景发挥基础支撑作用。

  •       对城市运转和居民生活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包括供水、供电、供气、通信、交通、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等进行监管,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的稳定运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保障。

  •        对自然灾害相关的地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分析和展示,提高应对灾害的效率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