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一)| 促进调查耕保数据融合 打造耕地保护加强版

首页标题    吉奥新闻    耕地保护(一)| 促进调查耕保数据融合 打造耕地保护加强版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守护耕地红线是粮食丰收、经济稳定发展和国家总体安全的根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及自然资源重点工作中国家将耕地保护作为各项重点工作之首,站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自然资源部、农村农业部《关于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通知》中提出改革措施,改进耕地转为建设用地落实占补平衡、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落实进出平衡的管理机制,将各类占用耕地行为统一纳入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由“小占补”变为“大占补”,按年度“算大账”管理方式实现省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为解决耕地保护工作中数据来源多、标准不一致等导致的耕地认定难,保护不利等问题,吉奥时空从多源数据融合、实景三维赋能耕地保护和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的解决方案。本篇主要介绍通过融合调查监测、耕地保护和执法监察数据要素,构建一体化数据库,为耕地保护各项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融合“调查+耕保”数据要素

构建一体化数据库

 

在数据层面,通过梳理调查监测、耕地、执法监察部门在耕地保护中的具体业务关系,对耕地与调查、执法数据进行融合治理,建立一体化数据库,基于日常变更、季度变更、年度变更的数据,对耕地数据库进行动态更新,清晰反映耕地的实时现状、流量变化和管理动态,从而及时保持耕地数据的现势性、权威性和准确性。

 

细化耕地调查中认定规则

做好数据衔接工作

 

确保耕地流入及时和避免耕地流失的关键,是要充分掌握调查规则。在国土变更调查技术规程的基础上,全面梳理耕地数据情况,摸清耕地的现状分类、种植情况、特殊属性,结合地方实际细化调查中耕地认定规则。其中耕地流入流出的认定需要严格遵循国土调查技术规程,如在外业调查前,应先分析一体化数据库中耕地数据现状,综合考虑耕地上的农作物、种植属性、南北方种植水旱差异和轮作、间作等特殊情况,细化符合地方实际的耕地认定规则,在满足“真实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避免耕地流失问题。

 

配套“调查+耕保”实用工具箱

推进高效化作业

 

为规范数据生产流程并强化标准管理,配套提供涵盖“数据采集、数据质检、数据建库、数据分析”等实用工具,规范数据生产过程,保证数据质量,从而有效提升数据建库的水平和效率。

 

数据采集:包括web端调查云平台和移动端外业核实软件,实现任务管理、任务下发、数据采集和数据在线提交。

数据质检:对提交至后端的作业数据进行质检,包括数据几何精度检查、属性数据完整性检查、图数一致性检查等。

数据建库:按照统一的“调查+耕护”融合数据库标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成果分类、及时入库,形成动态更新的融合数据库。

数据分析:对各类数据进行占压分析,包括耕地流量分析、专项数据分析、变化情况分析等。

粮安天下,地为根基。吉奥时空将持续完善耕地保护一体化数据库建设,不断助力提升耕地保护现代化治理水平,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守护18亿亩耕地红线。

 

 

推荐阅读

杭州市地方标准《社会治理全量信息视图建设与管理规范》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 房屋买卖新渠道——“九江市二手房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四大亮点!GeoGlobe LOD1.3 Checker助力国家LOD1.3模型质检

技术赋能,吉奥时空助力农经权数据整合建库工作高效推进

数治赋能,构建新时代数字政府解决方案

 
 
 
 

专题推荐

 
 
 
 

 

 

 

 

2024年6月21日 13:57